牙疼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龋齿、外伤性刺激、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牙科手术等方式干预。
1、牙龈炎: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日常表现为刷牙时出血伴轻微疼痛。改善方法包括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日牙线清洁,配合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斑。避免进食过硬食物加重摩擦。
2、牙周炎:与牙结石长期刺激、吸烟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为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伴自发性出血。需进行龈下刮治术清除结石,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控制感染,严重者需实施牙龈翻瓣术。
3、龋齿损伤:龋洞边缘锐利划伤牙龈组织引发出血,冷热刺激可加剧疼痛。治疗需去除腐质后填充复合树脂,深龋接近牙髓时需根管治疗。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抗龋能力。
4、物理创伤:牙刷毛过硬或剔牙不当造成机械性损伤,表现为局部点状出血。建议更换软毛牙刷,避免用牙签改用牙线。急性出血可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创伤面积大时需缝合处理。
5、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可能导致牙龈自发性渗血,常伴随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针对原发病采用化疗、输注血小板等方案。
预防牙周问题需每年进行洁牙,每日保证维生素C摄入量不低于100mg,食用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度咀嚼苹果、胡萝卜等硬质食物增强牙龈韧性,避免长期单侧咀嚼。出现持续出血或牙齿移位应及时进行牙周探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