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可通过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升高、遗传因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等症状;子宫腺肌症可能与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
1、激素类药物:
米非司酮通过拮抗孕激素受体抑制肌瘤生长,适用于短期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可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但需注意骨质流失等副作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通过局部释放孕激素减少月经量,尤其适合合并贫血患者。
2、非激素类药物:
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月经出血,适用于以出血为主要症状者。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腺肌症引起的痛经,长期使用需监测胃肠道反应。中成药如桂枝茯苓胶囊可能辅助改善血液循环,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3、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但存在复发风险。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方案,适合无生育需求或症状严重者。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需根据肌瘤位置和数量选择术式。
4、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血流使肌瘤缺血萎缩,保留子宫但可能影响卵巢功能。聚焦超声消融利用超声波精准消融病灶,适合不愿接受手术者,需严格筛选适应症。两种方式均需术后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5、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红肉摄入可能降低雌激素水平,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每周150分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控制体重在BMI正常范围内。
药物治疗期间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灶变化,突发剧烈腹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饮食上增加亚麻籽、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来源,限制咖啡因摄入。瑜伽等舒缓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热水袋热敷下腹能缓解痛经症状。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激素水平平衡,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