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霰粒肿的临床表现可能由睑板腺阻塞、慢性炎症、细菌感染、免疫异常、用眼卫生不良等因素引起。
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腺体肿胀形成囊肿。表现为眼睑无痛性硬结,表面皮肤可轻微隆起但无充血,触诊时有黄豆大小活动性包块。婴幼儿可能因腺体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
长期结膜炎或睑缘炎刺激睑板腺,引发肉芽肿性炎症。特征为眼睑持续性肿胀,病灶区呈紫红色,可能伴随轻度异物感。炎症反复发作时硬结会逐渐增大,部分患儿出现结膜面灰白色结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腺体引发继发感染。临床可见硬结周围皮肤发红发热,严重时形成脓肿伴黄色分泌物。患儿可能出现畏光、频繁揉眼等行为,感染扩散可导致眼睑蜂窝织炎。
过敏体质或免疫功能紊乱儿童易出现多发性霰粒肿。双眼睑同时或交替出现多个硬结,直径可达5-8毫米,病程超过1个月。部分患儿伴有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结膜炎病史。
揉眼、隐形眼镜佩戴不当等行为增加发病风险。硬结多位于上睑近内眦处,初期为米粒大小,生长缓慢。学龄期儿童因电子设备使用过度导致干眼时发病率显著升高。
建议每日用40℃热毛巾热敷眼睑3次,配合茶树精油湿巾清洁睑缘。饮食需增加深海鱼、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避免油炸食品。鼓励儿童进行乒乓球等调节焦距的运动,若硬结持续3个月未消退需考虑手术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