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康复训练可通过冰敷镇痛、被动关节活动、肌力强化训练、功能性训练、本体感觉恢复等方式分阶段进行,需结合损伤程度调整训练强度。
损伤后48小时内采用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每日冰敷3-4次,每次15分钟。使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减少肩关节活动,避免提拉重物或突然扭转动作。此阶段以减轻炎症反应为目标,禁止主动活动训练。
疼痛缓解后开始钟摆练习和被动前屈训练,借助健侧手或弹力带辅助完成肩关节前屈、外展动作,活动范围控制在无痛范围内。可进行滑轮牵拉训练,每日3组,每组10-15次,逐步增加至90度活动度。
针对冈上肌、肩胛下肌等肩袖肌群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墙面俯卧撑、弹力带内旋抗阻练习。采用小负荷多频次原则,每组15-20次,每日完成2-3组。后期可加入哑铃侧平举0.5-1kg强化三角肌协同能力。
模拟日常动作进行投掷、推拉等训练,使用瑞士球完成肩胛骨稳定性练习。推荐弹力带划船训练和闭链运动如平板支撑,增强肩胛-肱骨节律协调性。训练中需保持核心收紧,避免代偿性耸肩。
通过平衡垫站立抛接球、盲视定位触摸等训练改善神经肌肉控制。使用振动板进行动态稳定性训练,每周3次,每次10分钟。后期可加入游泳、羽毛球等低冲击运动巩固康复效果。
康复全程需配合蛋白质摄入每日1.2-1.5g/kg体重促进肌腱修复,优先选择鱼类、乳清蛋白等优质蛋白。训练前后进行肩部动态拉伸与筋膜放松,推荐使用泡沫轴滚动斜方肌区域。睡眠时避免患侧卧位,可垫高枕头减少肩关节压力。若训练中出现持续疼痛或关节卡顿,需及时复查MRI评估损伤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