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汗腺功能评估等方式确诊。多汗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副作用、感染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医生通过观察出汗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原发性多汗症常见于手掌、腋下或足底,继发性多汗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心悸等症状。皮肤碘淀粉试验可直观显示汗液分布范围,体温测量有助于鉴别感染性发热导致的出汗异常。
血常规可排查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血糖检测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五项筛查甲亢。电解质分析能发现低钙血症等代谢异常,尿儿茶酚胺测定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女性患者需加测性激素六项以识别更年期综合征。
定量泌汗轴突反射试验QSART测量节后交感神经功能,体温调节出汗试验评估下丘脑调控能力。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可定位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分析反映整体自主神经平衡状态。
头颅MRI排查下丘脑或垂体病变,胸部CT扫描发现胸交感神经链异常。肾上腺CT对疑似嗜铬细胞瘤患者具有确诊价值,全身PET-CT可辅助定位肿瘤性多汗病灶。
重力法汗液收集测定单位时间出汗量,蒸发仪检测皮肤表面水分丢失率。皮肤电导测试客观量化出汗程度,皮肤活检可发现汗腺结构异常或神经纤维分布紊乱。
多汗症患者日常需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摄入。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改善自主神经调节,瑜伽呼吸训练有助于缓解应激性出汗。建议记录出汗日记,包括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复诊时携带既往检查报告供医生参考对比。环境温度控制在22-24℃为宜,腋下多汗者可局部使用氯化铝制剂,手足多汗推荐离子导入疗法。继发性多汗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严重病例可考虑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或肉毒杆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