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念珠菌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共用物品、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潮湿环境等途径传染。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原发病、注意环境通风可降低传播风险。
皮肤念珠菌病具有接触传染性,直接接触患者皮损部位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衣物、毛巾等物品可能导致传播。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皮肤接触,个人用品需单独清洗消毒,接触后及时用肥皂洗手。
念珠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易繁殖,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建议减少在潮湿环境停留时间,使用防滑拖鞋,衣物选择透气棉质材料,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被传染。控制基础疾病、均衡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规律作息可增强抵抗力。出现皮肤破损时需立即消毒处理,避免继发感染。
长期浸水、过度清洁导致的皮肤屏障破坏会增加感染风险。接触化学制剂时应戴防护手套,沐浴后及时擦干皱褶部位,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维护皮肤微生态平衡。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需戴一次性手套,医疗器械严格消毒。家庭成员中有患者时,床单衣物需60℃以上热水洗涤,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必要时使用抗真菌药膏进行预防性涂抹。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大蒜、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刺激真菌生长。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服装。出现红斑、瘙痒症状时避免搔抓,可局部冷敷缓解,症状持续需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确诊,治疗期间遵医嘱使用克霉唑、咪康唑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感染者需口服氟康唑。保持规律锻炼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在公共健身房赤脚行走,沐浴场所尽量选择一次性坐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