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妊娠期生理性血液稀释、营养缺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产后异常出血等症状。
1、皮肤出血: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四肢或躯干出现针尖大小的瘀点,受压部位可能出现片状瘀斑。这种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量下降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轻微碰撞即可引发皮下出血。
2、口腔出血:
患者常出现自发性牙龈渗血,刷牙时出血量明显增多。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舌面血疱,进食硬物时易造成黏膜破损。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口腔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3、鼻腔出血:
反复鼻衄是典型表现之一,多发生在鼻腔前部的Little区。出血量可从少量渗血到难以控制的涌血,干燥环境下症状加重。需与妊娠期鼻黏膜充血相鉴别。
4、泌尿系出血:
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排尿时有灼热感。需排除尿路感染因素,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但无管型。妊娠晚期膀胱压迫可能加重出血表现。
5、产后出血:
分娩时可能出现创面渗血不止、会阴切口血肿等情况。剖宫产患者更易发生手术野广泛渗血,严重者需输注血小板。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需警惕。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保证富含铁质的牛肉、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孕晚期每周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先兆子痫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分娩前血小板低于50×10⁹/L建议多学科会诊制定分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