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囊肿是否需治疗取决于囊肿性质及症状,部分生理性囊肿可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需医疗干预。
1、生理性囊肿:
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多属生理性,直径常小于5厘米,2-3个月经周期后可能自然吸收。此类囊肿通常无腹痛或仅轻微胀痛,超声显示囊壁薄、无分隔。建议每3个月复查超声,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
2、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巧克力囊肿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痛经、性交痛。直径超过4厘米或合并不孕时需腹腔镜手术,药物可选择地诺孕素、戈舍瑞林或口服避孕药。
3、炎症性囊肿:
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的输卵管卵巢脓肿,多伴发热、脓性分泌物。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脓肿直径>8厘米时行穿刺引流或附件切除术。
4、浆液性囊腺瘤:
卵巢上皮性肿瘤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CA125轻度升高,超声可见乳头状突起。确诊后需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术后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
5、畸胎瘤:
成熟性畸胎瘤虽多为良性,但易发生蒂扭转引发急腹症。影像学显示脂肪、牙齿等成分时,建议尽早行卵巢囊肿剥除术保留生育功能。
日常避免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适量瑜伽锻炼改善盆腔循环。绝经后新发囊肿或囊肿增长迅速伴CA125显著升高需立即就诊,浆液性囊腺瘤患者术后建议每年妇科检查联合超声随访。未绝经女性生理性囊肿观察期间可尝试热敷下腹部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