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通畅性可通过超声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检查、宫腔镜检查、通液试验等方式评估。输卵管阻塞可能由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粘连、先天畸形、结核感染等因素引起。
1、超声造影:
经阴道超声联合造影剂检查输卵管通畅性,无辐射且可重复操作。造影剂注入宫腔后通过超声观察其在输卵管内的流动情况,适用于对碘过敏或需避免X线暴露者。检查前需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
2、子宫输卵管造影:
X线下将碘油或碘水造影剂注入子宫腔,通过影像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弥散程度。该方法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形态及阻塞部位,可能引起轻度下腹坠胀感。检查后需避孕1-3个月,避免造影剂对胚胎潜在影响。
3、腹腔镜检查:
全身麻醉下于脐部置入镜头直接观察输卵管外观,同时经宫颈注入亚甲蓝溶液判断通畅性。该检查能同步处理盆腔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需预防感染,恢复期约1-2周。
4、宫腔镜检查:
通过光学镜体评估宫腔形态及输卵管开口状态,联合通液试验判断近端阻塞。适用于疑似宫腔粘连或息肉导致的输卵管不通,检查中发现异常可同步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检查前需确保无活动性出血。
5、通液试验:
向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通过阻力大小和液体返流情况初步判断通畅性。该方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较低,多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筛查。检查中可能出现输卵管痉挛造成假阳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日常可适当增加南瓜、山药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促进生殖系统修复,避免久坐导致盆腔充血。检查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就诊。备孕女性建议选择月经周期前半段进行检查,配合基础体温监测提升评估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