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蚀症可能由胃酸反流、频繁呕吐、酸性饮食、药物副作用、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原因引起,症状表现为牙齿敏感、牙面凹陷、牙齿变色、边缘透明化、咬合不适等。
1、牙齿敏感:
牙齿对冷热酸甜刺激产生短暂尖锐疼痛,是酸蚀症早期典型表现。牙釉质被酸性物质溶解后,牙本质小管暴露导致神经末梢受刺激。减少酸性食物摄入、使用脱敏牙膏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牙本质封闭治疗。
2、牙面凹陷:
牙齿咬合面或颊侧出现碟形缺损,釉质层呈光滑凹陷。长期酸性环境导致羟基磷灰石晶体溶解,常见于碳酸饮料爱好者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缺损,同时需控制胃酸反流。
3、牙齿变色:
牙齿呈现半透明或淡黄色改变,前牙切端可能出现磨砂玻璃样外观。酸蚀造成釉质变薄使牙本质颜色透出,常伴随釉质表面失去光泽。渗透树脂修复可改善美观,重度变色需贴面修复。
4、边缘透明化:
前牙切缘呈现透明状或锯齿样改变,釉质层从边缘开始剥脱。夜间磨牙会加速酸蚀牙齿的机械磨损,患者常伴颞下颌关节不适。咬合垫保护联合再矿化治疗可阻止病变进展。
5、咬合不适:
咀嚼时牙齿酸痛或咬合高度降低,后牙牙尖可能呈现扁平化改变。酸蚀导致垂直高度丧失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可能与胃酸反流、催吐习惯有关。咬合重建治疗需结合消化系统疾病管理。
日常需限制柑橘类水果、碳酸饮料等酸性食物摄入频率,餐后及时用含氟漱口水中和口腔pH值。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配合抗敏感牙膏,避免横向用力刷牙。定期进行专业涂氟治疗促进釉质再矿化,胃食管反流患者应同步治疗原发病。游泳爱好者需注意氯处理池水对牙齿的潜在酸蚀风险,运动后及时清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