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外露可通过调整修复体、软组织移植、抗感染治疗、种植体修整、手术覆盖等方式治疗。种植体外露通常由骨量不足、修复体设计不当、牙龈萎缩、种植体位置偏差、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修复体调整:
修复体边缘压迫牙龈或形态不当可能导致种植体外露。临床需重新设计修复体形态,降低边缘高度,采用全瓷材质减少刺激。修复体调整后需观察3-6个月牙龈适应性。
2、软组织移植:
牙龈萎缩患者可采用结缔组织移植或游离龈移植术。从上腭取自体软组织移植至暴露区域,增加角化龈宽度。移植后需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
3、抗感染处理:
慢性炎症引起的暴露需进行种植体表面清创,配合盐酸米诺环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控制感染。炎症控制后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4、种植体修整:
种植体位置偏差时可采用激光修整或机械打磨降低暴露部分高度。修整后可能需更换愈合基台,调整后的种植体需满足1:1.5以上的冠根比。
5、手术覆盖:
骨量不足导致的严重暴露需行引导骨再生术,采用钛网联合Bio-Oss骨粉进行骨增量。同期可进行膜龈手术覆盖种植体,术后6个月方可进行修复。
种植体外露患者需避免咀嚼硬物,每日使用冲牙器清洁种植体周围,定期进行专业维护。建议增加维生素C和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愈合,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吸烟者需严格戒烟以保障手术效果,出现红肿疼痛需及时复诊。长期维护中建议每3个月进行种植体周探诊检查,每年拍摄根尖片评估骨结合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