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定期超声检查、胎心监护、血糖监测、宫高腹围测量、胎动计数等方式进行胎儿监测。妊娠期高血糖通常由胰岛素抵抗、胎盘激素分泌异常、饮食结构失衡、超重或肥胖、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1、超声检查: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每4周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超声检查可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巨大儿或生长受限。孕晚期需增加超声检查频率,监测羊水量及胎盘功能。
2、胎心监护:
孕32周后每周进行1-2次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率变化评估胎儿宫内状态。胎心监护可发现胎儿缺氧迹象,如胎心率基线变异减少、晚期减速等异常图形。合并血管病变的孕妇需提前至孕28周开始监护。
3、血糖监测:
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血糖≤6.7mmol/L。持续高血糖会导致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增加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血糖控制不佳时需调整胰岛素用量,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
4、宫高测量:
每次产检测量宫高和腹围,评估胎儿生长速度。宫高与孕周不符可能提示胎儿生长异常,如孕28周后宫高增长过快需警惕巨大儿。测量时孕妇需排空膀胱,取仰卧位用软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距离。
5、胎动计数:
孕28周后每日固定时间记录胎动次数,正常值为2小时内≥10次。胎动减少是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信号,如12小时胎动<20次需立即就医。建议餐后采取左侧卧位进行计数,避免血糖波动影响胎动。
妊娠期高血糖孕妇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分5-6餐进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绿叶蔬菜。适度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自我监测血压和尿酮体,出现视物模糊、头痛、水肿等症状及时就诊。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