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浅静脉炎通常预后良好,深静脉血栓可能引发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
1、浅静脉炎特点:
浅表静脉血栓多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常见于下肢静脉曲张或输液后。病变局限在皮下静脉,极少引发栓塞。治疗以局部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为主,穿戴弹力袜可促进血液回流。
2、深静脉血栓风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有关,通常表现为患肢肿胀、压痛及皮肤发绀。需警惕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抗凝治疗常用利伐沙班、达比加群、低分子肝素。
3、感染性静脉炎:
导管相关感染可能引发化脓性静脉炎,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唑林、万古霉素并拔除感染导管。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脓栓。
4、复发因素:
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易导致血栓复发。患者可能出现D-二聚体持续升高,需长期抗凝管理。遗传性易栓症患者需筛查凝血因子VLeiden突变等基因异常。
5、慢性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皮肤色素沉着,严重者出现静脉性溃疡。压力治疗联合迈之灵等静脉活性药物可改善症状,顽固性溃疡需负压伤口治疗或皮肤移植。
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下肢促进循环。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限制高盐高脂饮食。急性期抬高患肢20-30厘米,恢复期逐步进行踝泵运动、游泳等低冲击锻炼。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现单侧肢体突发肿胀或胸痛立即急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