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需测眼压的因素包括房水循环障碍、晶状体膨胀、继发性青光眼风险、术后炎症反应、药物副作用评估。
1、房水循环障碍:白内障可能导致房水排出通道受阻,眼压升高可能与晶状体增厚压迫前房角有关。需通过前房角镜检查评估,治疗可选用前列腺素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碳酸酐酶抑制剂控制眼压。
2、晶状体膨胀:过熟期白内障晶状体体积增大,可能引发瞳孔阻滞,表现为眼痛、视力骤降。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可解除阻滞,术前需监测眼压波动。
3、继发青光眼风险:晶状体蛋白溶解性青光眼或晶状体脱位可能导致急性眼压升高,伴随角膜水肿、虹视现象。需紧急降眼压处理,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
4、术后炎症反应:白内障术后炎性介质可能堵塞小梁网,眼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非甾体抗炎药与调整激素用量可缓解症状。
5、药物影响评估:长期使用缩瞳剂或肾上腺素类药物可能干扰房水动力学,定期眼压检查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视神经损伤。
白内障患者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及低头动作。建议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深绿色蔬菜,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揉眼及游泳,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以减少静脉回流压力。出现眼胀、虹视症状需24小时内就诊,糖尿病患者应每季度复查眼底及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