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肿瘤主要分为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转移性肿瘤及其他罕见类型。
1、上皮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60%-70%,起源于卵巢表面生发上皮。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属于良性;交界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则是常见恶性类型。这类肿瘤可能与持续排卵、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胀、盆腔包块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肿瘤细胞减灭术或铂类化疗。
2、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约占卵巢肿瘤的20%-30%。成熟畸胎瘤皮样囊肿是最常见的良性类型;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属于恶性。发病可能与原始生殖细胞异常分化相关,常见症状包括急性腹痛、月经紊乱。治疗方案通常保留生育功能,辅以博来霉素联合化疗。
3、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肿瘤5%-8%,具有内分泌功能。颗粒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支持-间质细胞瘤能产生雄激素。这类肿瘤与激素分泌异常相关,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或男性化特征。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晚期病例可考虑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
4、转移性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10%,原发灶多来自胃肠道库肯勃瘤、乳腺或子宫内膜。肿瘤细胞通过种植或血行转移至卵巢,常见症状为短期内迅速增大的盆腔包块。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制定方案,通常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
5、其他罕见类型:包括卵巢肉瘤、小细胞癌等,发病率不足1%。这类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干细胞异常分化,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可能涉及广泛切除术联合异环磷酰胺化疗。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避免盆浴及剧烈运动,保持会阴部清洁。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持续腹痛需及时复查盆腔超声,长期随访建议每3-6个月进行妇科检查及影像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