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不具有传染性,其发病与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原刺激、感染因素、遗传倾向及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
1、免疫异常: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2、过敏原刺激:尘螨、花粉、海鲜等过敏原可能诱发皮肤风团和瘙痒。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日常减少接触已知致敏物质,使用除螨仪清洁居住环境。
3、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鼻窦炎等病灶可能持续激活免疫反应。针对感染源可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抗组胺药物缓解皮肤症状。
4、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家族性过敏病史,表现为胆碱能性荨麻疹或皮肤划痕症。这类患者需注意温度变化和衣物摩擦,选择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机械刺激。
5、精神因素:长期焦虑、睡眠障碍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加重病情。认知行为疗法和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多塞平等抗焦虑药物。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无皂基沐浴露减少皮肤屏障破坏。症状持续6周以上需定期复查血清IgE水平,合并血管性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