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通过乳果糖、比沙可啶、聚乙二醇等药物缓解。排便困难通常由膳食纤维不足、水分摄入过少、肠道动力减弱、药物副作用、肠道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1、容积性泻药:乳果糖通过增加肠道渗透压软化粪便,适用于轻中度便秘。膳食纤维补充剂如小麦麸皮可促进肠道蠕动,需配合每日饮水1500ml以上。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2、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直接作用于肠神经丛增强蠕动,6-12小时见效。该药物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结肠黑变病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依赖性强等症状。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孕妇禁用。
3、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4000通过锁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适合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糖尿病患者需选择无糖配方,用药期间建议搭配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胀等不适。
4、润滑性泻药:开塞露通过甘油刺激直肠黏膜产生便意,适用于粪便嵌塞的应急处理。长期使用可能减弱直肠敏感性,建议联合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操作时采取左侧卧位更利于药物吸收。
5、促动力药物:莫沙必利通过激活5-HT4受体加速结肠传输,对慢传输型便秘有效。该药物可能与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产生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心悸、头晕等症状。心脏疾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改善便秘需建立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如燕麦、火龙果、奇亚籽,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刺激肠道蠕动。出现持续腹痛、便血或体重下降需及时消化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必要时进行结肠传输试验或排粪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