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性肝硬化可能由血吸虫虫卵沉积、门静脉高压、肝纤维化、肝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血吸虫治疗、门体分流术、保肝药物、脾切除术、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1、虫卵沉积:血吸虫虫卵在肝内门静脉分支沉积形成肉芽肿,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分泌胶原纤维。早期表现为肝区隐痛、乏力,晚期可能出现腹水。吡喹酮是首选杀虫药物,辅以青蒿琥酯联合治疗。
2、门脉高压:虫卵阻塞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超过12mmHg时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常有呕血、黑便等症状。需进行内镜下套扎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干预。
3、肝纤维化:持续炎症反应激活TGF-β通路,肝内Ⅰ型胶原含量增加3-5倍。超声显示肝包膜锯齿样改变。可选用秋水仙碱抑制纤维增生,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改善肝微循环。
4、肝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至30g/L以下,胆碱酯酶活性降低40%-60%。患者出现黄疸、蜘蛛痣等体征。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口服门冬氨酸鸟氨酸促进解毒功能。
5、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导致脾脏淤血性肿大,血小板计数常低于50×10⁹/L。实施脾动脉栓塞术或全脾切除能改善血细胞破坏情况,术后需预防爆发性感染。
患者应保证每日90g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鱼肉、蛋清等易消化食物。适度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膈肌运动,避免举重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每3个月复查肝弹力检测、血常规及胃镜检查,晚期患者需监测肝性脑病前驱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