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表现为黏膜上无法擦除的白色斑块或斑片,可能由局部刺激、吸烟、念珠菌感染、口腔扁平苔藓或白斑病等因素引起。白斑表面可呈粗糙、皱褶状,部分伴随灼痛感或黏膜变硬。
1、局部刺激:长期机械摩擦如牙齿残根、不良修复体刺激黏膜角化过度,形成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去除刺激源后多数白斑可自行消退,日常需避免过硬食物及锐利器具损伤口腔。
2、吸烟相关:烟草中的焦油沉积导致黏膜角化异常,常见颊黏膜或舌背出现灰白色均质斑。戒烟是核心干预措施,配合维生素A软膏局部涂抹促进黏膜修复。
3、念珠菌感染: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引发边界不清的乳白色伪膜,刮除后基底充血。抗真菌治疗采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氟康唑口服或克霉唑口腔贴片,同时需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4、口腔扁平苔藓:免疫因素引起的网状或条纹状白斑,多伴颊黏膜对称性病变。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曲安奈德,严重者需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光动力治疗。
5、白斑病:癌前病变性白斑质地硬韧,表面呈颗粒状或疣状突起。确诊需活检排除恶变,治疗采用手术切除、冷冻疗法或光动力治疗,高危患者需每3个月随访。
日常护理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及不含酒精的漱口水;饮食增加西兰花、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避免过烫辛辣饮食刺激黏膜。出现白斑增大、出血或基底硬化等癌变征兆时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