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中耳炎可通过咽鼓管功能训练、鼻腔冲洗、抗炎药物、鼓膜穿刺、鼓室置管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气压损伤、鼻咽部肿瘤等因素引起。
1、咽鼓管训练:通过咀嚼口香糖、捏鼻鼓气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缓解中耳负压状态。每日重复3-5次,每次持续2分钟,需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损伤。配合腹式呼吸练习可增强效果。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选择40℃温盐水配合洗鼻器使用,每日2次。过敏患者可添加0.02%糠酸莫米松溶液进行联合冲洗。
3、药物干预:急性期选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黏膜水肿,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溶解。伴细菌感染时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疗程7-10天。避免使用收缩血管类滴鼻剂超过3天。
4、鼓膜穿刺:对于顽固性积液可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同时注入地塞米松1mg。操作后保持耳道干燥2周,禁止游泳或潜水。约60%患者经1-2次穿刺后症状消失。
5、鼓室置管术:病程超过3个月或反复发作者需行鼓膜切开置管,常用T型管或通气管留置6-12个月。术后避免耳道进水,定期清理管周痂皮。置管期间听力可立即改善20-30分贝。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修复能力。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活动,睡眠时抬高床头15°减少鼻腔充血。坚持半年内每月复查声导抗检测,直至咽鼓管功能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