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爬过皮肤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通常由机械刺激、毒液接触、过敏反应等因素导致,可通过冷敷、药物涂抹、抗过敏治疗等方式缓解。
1、机械刺激:蜈蚣足部钩爪可能划伤皮肤表层,造成轻微擦伤或划痕。接触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减少污染物残留,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预防细菌感染。
2、毒液接触:部分蜈蚣毒腺分泌的酸性毒液会引发灼烧感。毒液接触皮肤后需用肥皂水中和清洗,疼痛明显时可外涂利多卡因乳膏或氢化可的松软膏减轻炎症反应。
3、过敏反应: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严重过敏需肌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
4、继发感染:抓破皮肤可能引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化脓时需进行创面消毒,必要时口服头孢氨苄或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5、全身症状:罕见情况下毒液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肾上腺素抢救。
接触蜈蚣后应穿着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户外活动前喷洒避蚊胺类驱虫剂。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定期清理墙角缝隙等蜈蚣藏身处。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C增强皮肤抵抗力,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后三个月内避免食用海鲜等高致敏食物。日常可进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机体免疫力,皮肤敏感者建议每周进行两次瑜伽等舒缓运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