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可通过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红霉素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乳汁淤积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乳腺炎需针对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氨苄作为一线药物可覆盖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产酶菌株更有效;红霉素适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变化及乳房红肿消退情况。
2、解热镇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缓解发热和乳房胀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炎症反应,同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影响哺乳安全。疼痛剧烈时可每6-8小时重复给药。
3、外敷辅助用药:
硫酸镁溶液湿敷能减轻局部水肿,50%浓度溶液每日外敷2-3次。金黄散等中药外敷膏具有活血散结作用,需避开乳头区域使用。外敷前需清洁皮肤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4、通乳药物:
蒲公英颗粒或通草煎剂可促进乳汁排出。这类中成药含黄酮类物质能改善乳腺导管通畅性,哺乳前30分钟服用效果更佳。需配合手法排空残余乳汁。
3、益生菌制剂:
乳酸菌素片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选择耐胃酸的双歧杆菌制剂效果更佳。哺乳期持续补充有助于母婴微生态稳定。
治疗期间保持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佩戴无钢圈哺乳文胸减少压迫,哺乳后冷敷15分钟缓解肿胀。体温持续超过38.5℃或出现化脓需立即外科处理,脓肿形成可能需穿刺引流或小切口排脓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