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花粉过敏、尘螨刺激、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鼻黏膜敏感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打喷嚏、鼻痒等症状,适合长期控制轻度过敏。地氯雷他定作为代谢产物,嗜睡副作用更小。
2、白三烯抑制剂:
孟鲁司特钠能抑制白三烯受体,缓解鼻塞和炎症反应,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需连续服用3-5天起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胃肠道不适。
3、鼻用激素: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通过局部抗炎作用降低黏膜水肿,对中重度持续性症状效果显著。布地奈德喷雾剂生物利用度低,儿童使用安全性较高。
4、免疫调节因素:
过敏性鼻炎可能与Th2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有关,表现为血清IgE水平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皮下免疫疗法需持续3-5年,有效率约70%。
5、环境诱因控制:
尘螨排泄物和花粉颗粒是常见致病源,伴随眼结膜充血和夜间咳嗽。使用防螨床罩、空气净化器可减少接触,鼻腔冲洗能清除过敏原。
日常增加深海鱼、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坚持盐水洗鼻可改善黏膜屏障功能,症状持续加重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冬季干燥时使用加湿器保持鼻腔湿度,避免接触宠物皮屑等刺激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