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病变,表现为口腔黏膜或外生殖器部位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小丘疹,通常无自觉症状。
皮脂腺异位症多见于青春期后人群,与皮脂腺发育异常有关。好发于唇部、颊黏膜、阴茎龟头等部位,皮损呈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密集分布但不融合。该现象属于皮脂腺的错位增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
雄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刺激皮脂腺异位症的发生。青春期、妊娠期等激素波动阶段易出现症状加重,部分患者伴有皮脂分泌旺盛表现。这种变化与内分泌系统对皮脂腺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
长期摩擦或慢性炎症刺激可诱发皮脂腺异位表现。吸烟者口腔黏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烟草中化学物质持续刺激有关。日常需避免过度清洁或机械性摩擦患处。
皮脂腺异位症需与扁平苔藓、粟丘疹等疾病鉴别。其特征性表现为丘疹表面可见黄色小点,压诊可见淡黄色脂质分泌物。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成熟的皮脂腺组织位于黏膜上皮浅层。
绝大多数皮脂腺异位症无需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激光或冷冻去除。二氧化碳激光能精准气化病变组织,液氮冷冻适用于范围较小的皮损。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遗留色素沉着。
保持清淡饮食有助于改善皮脂分泌状态,建议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日常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含神经酰胺的温和保湿产品。适度运动可调节内分泌平衡,但需注意运动后及时清洁皮肤。皮损突然增大或出现破溃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