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非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感或上腹痛,需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辅助缓解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包括餐后上腹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即有饱腹感、上腹部隐痛或灼烧感。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嗳气、恶心,症状可持续数月且反复发作,但胃镜检查无溃疡、胃炎等器质性病变。
胃肠动力异常是核心机制,胃排空延迟或胃窦运动减弱导致食物滞留。内脏高敏感性使患者对正常胃肠扩张产生痛觉过敏,心理压力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迷走神经调节失衡进一步加重症状。
高脂饮食、咖啡因摄入可能刺激胃酸分泌。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状态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干扰消化,缺乏运动减弱胃肠蠕动,吸烟饮酒直接损伤胃黏膜防御功能。
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确诊,罗马IV标准要求症状持续6个月且近3个月活跃。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必要时行胃镜或腹部超声检查,需注意与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鉴别。
调整进食习惯为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改善蠕动,抑酸剂奥美拉唑适用于烧心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相关症状效果显著。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规律作息保证7小时睡眠。饮食可增加山药、小米等易消化食材,减少豆类、碳酸饮料产气食物。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体重下降、呕血等警报症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