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睾丸大小不对称可能由生理性鞘膜积液、隐睾、腹股沟疝、睾丸扭转、睾丸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是否正常。
新生儿睾丸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大小差异,多与鞘膜未完全闭合导致积液有关。这种不对称通常表现为单侧阴囊无痛性肿大,透光试验阳性,多数在1岁前自行吸收。日常需避免挤压阴囊,定期观察肿胀变化情况。
未降睾丸可能导致患侧阴囊发育较小,触诊时患侧阴囊空虚。隐睾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6月龄后未下降需考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或睾丸固定术。
先天性鞘状突未闭会引起交通性鞘膜积液,表现为体位变化时大小改变。非交通性积液可能持续存在,需与睾丸肿瘤鉴别。体积较大且持续存在的积液可行鞘膜穿刺或鞘膜翻转术。
突发性睾丸不对称伴剧烈哭闹需警惕扭转,可能与睾丸系膜过长有关,典型表现为患侧睾丸位置上移、提睾反射消失。发病6小时内行手术复位固定可避免睾丸坏死,需急诊处理。
睾丸肿瘤在婴幼儿期罕见但需排查,表现为质地坚硬的持续性肿大。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灶可能伴随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确诊需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治疗需手术切除联合化疗。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尿布。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锌等营养素促进睾丸发育。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6月龄后持续不对称或伴有红肿、硬结等症状时,需及时小儿外科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观察期间避免热敷或自行按摩异常侧睾丸,防止意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