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潜伏期可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脑脊液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核酸检测等方式诊断。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TPHA在感染后2-4周可呈阳性,能明确是否存在现症感染。非特异性抗体检测RPR/TRUST通常在感染后4-6周出现阳性反应,其滴度变化可用于疗效评估。
神经梅毒潜伏期需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测白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及VDRL试验。脑脊液VDRL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对疑似硬下疳或梅毒疹皮损进行活检,银染色法可观察到螺旋体。该方法适用于早期梅毒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
PCR技术能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DNA,窗口期较血清学检测更短。适用于血清学结果不确定的先天性梅毒或HIV合并感染者。
孕妇需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HIV感染者应每3-6个月复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适用于有活动性皮损的一期梅毒诊断。
日常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使用避孕套,确诊后避免性生活直至完成治疗。饮食应增加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瘦肉,适量补充锌元素促进免疫修复。规律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治疗期间每月复查RPR滴度,完成疗程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第二年每半年检测。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头孢曲松替代治疗,神经梅毒需静脉注射青霉素G连续10-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