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骨质疏松症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05 10:55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骨质疏松症可能由年龄增长、雌激素缺乏、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补钙、维生素D补充、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年龄因素:

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流失,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骨质流失。日常需增加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每日摄入800-1000mg钙质,避免吸烟酗酒等加速骨流失的行为。

2、营养缺乏:

长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影响骨基质矿化。建议每日饮用300ml牛奶,食用豆腐、芥菜等富钙食物,每周2-3次日照15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必要时补充碳酸钙、骨化三醇等制剂。

3、激素变化:

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锐减,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可进行瑜伽、太极等低冲击运动,补充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雷洛昔芬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4、疾病因素:

可能与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需控制原发病,使用阿仑膦酸钠等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配合脉冲电磁场等物理治疗改善骨代谢。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剂等药物干扰骨重建。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联合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的长期管理需建立多维干预体系。饮食上保证每日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坚果的摄入,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影响钙吸收;运动推荐每周3-5次抗阻训练结合平衡练习;居家环境需消除地毯松动等跌倒隐患,雨天外出使用防滑拐杖;每年进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和DXA骨密度检查,根据结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早期干预可有效维持骨量,降低脆性骨折风险。

上一篇:盐酸金霉素眼膏能治哪些病 下一篇:酒石酸罗格列酮片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