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充血可通过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抗过敏滴眼液、非甾体抗炎滴眼液、血管收缩剂等方式治疗。眼底充血通常由视疲劳、细菌感染、过敏性结膜炎、干眼症、结膜下出血等原因引起。
1、视疲劳:长时间用眼导致眼部肌肉紧张,结膜血管扩张引发充血。建议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或聚乙烯醇滴眼液等人工泪液缓解,每小时闭眼休息5分钟,远眺绿色植物。
2、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可能引起急性结膜炎,伴随黄色分泌物。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可控制感染,需连续使用7天。
3、过敏性结膜炎:花粉或尘螨过敏导致眼睑水肿、奇痒。色甘酸钠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能阻断组胺释放,冷敷可减轻肿胀,避免揉眼加重充血。
4、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使角膜暴露,反射性血管扩张。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配合热敷改善睑板腺功能,增加深海鱼油摄入,保持环境湿度40%-60%。
5、结膜下出血:咳嗽或外伤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呈现片状鲜红色。萘甲唑啉滴眼液可收缩血管,48小时内冰敷止血,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日常注意佩戴防蓝光眼镜减少屏幕刺激,每日做眼球转动操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多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花青素蓝莓、紫甘蓝,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血管。游泳时使用防水护目镜,化妆时避开睫毛根部。若充血持续72小时伴视力下降、眼痛需排查青光眼或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可明确病因。高血压患者需监测眼底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视网膜照相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