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粘连是指盆腔内器官或组织因炎症、创伤或手术等因素导致异常黏连的病理状态,可能由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损伤、盆腔炎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感染因素:盆腔粘连常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如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的盆腔炎。急性期需抗生素治疗,慢性炎症可能需物理治疗辅助松解黏连。
2、子宫内膜异位:异位内膜组织在盆腔种植可刺激局部形成黏连带。该病典型表现为进行性痛经和不孕,需通过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
3、手术创伤:剖腹产、子宫肌瘤剔除等盆腔手术可能造成组织损伤性黏连。术中采用防粘连膜、术后早期活动可降低风险。
4、盆腔炎症: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会导致输卵管与卵巢周围广泛黏连。患者常出现下腹坠痛和性交痛,需结合抗炎与中药灌肠治疗。
5、先天异常:苗勒管发育异常可能合并盆腔结构紊乱,青少年期即可出现黏连表现。这类情况需个体化评估是否需手术矫正。
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久坐和过度劳累。建议每周进行3-4次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海鱼类。出现持续下腹痛或月经异常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检查,严重黏连导致不孕者可考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