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腹泻可通过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口服益生菌、药物对症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慢性肠炎等因素引起。
1、补液防脱水:腹泻伴随低烧时体液丢失加快,建议每2小时饮用200ml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儿童可选用苹果汁稀释后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肠道。观察尿液颜色变浅提示补水充足。
2、饮食调整:采用BRAT饮食法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减轻肠道负担。暂停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蒸蛋羹、藕粉等低渣饮食。少食多餐避免空腹状态加重肠蠕动。
3、益生菌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等制剂能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持续使用1-2周。发酵食品如无糖酸奶可辅助补充有益菌。
4、药物干预: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洛哌丁胺适用于水样便次数过多时。细菌感染需用诺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性腹泻禁用止泻药。体温超过38.5℃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5、病因排查:持续72小时未缓解需粪便常规+潜血检查,血常规判断感染类型。警惕脓血便、持续高热等预警症状,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需肠镜确诊。脱水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支持。
发病期间每日摄入不少于2000ml液体,选择米汤、去油肉汤等补充电解质。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蒸鱼、土豆泥等易消化蛋白质。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停止后继续清淡饮食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