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出汗可通过补充水分、调节室温、物理降温、合理用药、观察症状等方式缓解。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温度变化、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补充水分: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需及时饮用温水或淡盐水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含糖饮料加重黏膜充血,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
2、调节室温:保持环境温度在22-24℃之间,湿度50%-60%为宜。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直吹冷风导致体温骤降引发寒战。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止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防冻伤。
4、合理用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中成药。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
5、观察症状: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出现惊厥、老人伴随心慌胸闷等表现应急诊处理。
感冒期间建议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咽喉肿痛时含服金银花含片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