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胰腺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胰酶替代、疼痛管理、并发症控制、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长期酗酒、胆道疾病、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高脂血症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低脂高蛋白饮食是基础治疗措施,每日脂肪摄入需控制在20-30g。建议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品。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胰腺负担,可适当补充中链甘油三酯作为能量来源。
2、胰酶替代: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米曲菌胰酶等药物可改善脂肪泻和营养不良。需在餐中服用以保证药效,同时监测体重和粪便性状。脂溶性维生素补充需同步进行。
3、疼痛管理:非甾体抗炎药可作为轻度疼痛首选,顽固性疼痛可考虑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内镜治疗如胰管支架置入适用于胰管狭窄患者,严重病例需行神经阻滞术。
4、并发症控制:糖尿病需采用胰岛素治疗,骨质疏松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假性囊肿直径超过6cm或出现感染时,需行经皮引流或内镜下引流术。
5、生活方式干预:严格戒酒是治疗核心,吸烟者需同步戒烟。规律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可改善代谢,每周建议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坚持低脂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1.2-1.5g/kg体重,可选择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优质蛋白。运动以不诱发腹痛为度,推荐八段锦、游泳等低冲击项目。定期监测血糖、骨密度、营养指标,每年进行胰腺影像学复查。出现持续消瘦、黄疸或剧烈腹痛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