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保肝药物、降脂药物、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等方式治疗。脂肪肝通常由肥胖、酒精摄入、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超重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体重下降5%-10%可显著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2、保肝药物:水飞蓟宾可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修复;双环醇能改善肝脏微循环;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中和自由基。这些药物适用于肝功能异常患者,需连续使用3-6个月。
3、降脂药物:非诺贝特可降低甘油三酯,改善肝脏脂质沉积;阿托伐他汀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用药期间需监测肌酸激酶和肝功能,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优先考虑。
4、抗氧化剂:维生素E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炎症,适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硫辛酸具有胰岛素增敏和抗氧化双重作用。长期大剂量使用需警惕出血风险。
5、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糖异生;吡格列酮能激活PPAR-γ受体调节脂代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首选,需注意监测体重和骨密度。
脂肪肝患者应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摄入膳食纤维30克以上,选择鲑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25克、女性≤15克。每周进行抗阻训练2-3次,每次20分钟,结合有氧运动可更好改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定期监测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需多学科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