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可通过抑酸药物、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方式治疗,通常由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饮食刺激等因素引起。
1、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物对咽喉的化学刺激。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可作为替代选择,但抑酸效果较弱。这类药物需连续使用4-8周,夜间反流明显者可睡前加服一次。
2、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通过增强食管蠕动和胃排空,减少反流发生频率。这类药物宜餐前15-30分钟服用,需注意可能引起腹痛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合并腹胀患者可联合使用消化酶制剂。
3、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混悬液能在咽喉部形成保护膜,中和局部酸性环境。含服铝碳酸镁咀嚼片可快速缓解烧灼感,其泡沫剂型能覆盖更大黏膜面积。建议用药后30分钟内避免进食饮水。
4、中药调理:半夏厚朴汤加减适用于痰气交阻型患者,能降逆化痰。左金丸对肝胃郁热型反流有效,含黄连、吴茱萸等成分。中药疗程通常需8-12周,需辨证施治。
5、对症处理:咽喉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含服薄荷脑含片缓解异物感,但不宜超过7天。声嘶患者需配合嗓音休息,避免清嗓动作加重黏膜损伤。
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咖啡因和酸性食物,晚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症状持续需行喉镜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