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骨质增生是否需要治疗需根据症状程度决定,无症状者通常无需干预,伴随疼痛或功能障碍者需医疗介入。处理方法包括观察随访、药物镇痛、手术修整、咬合调整、定期口腔检查。
1、观察随访:轻度骨质增生未影响咀嚼或美观时,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口腔全景片检查。增生体未持续增大且无压迫神经症状时,保持口腔清洁即可,避免频繁刺激增生部位。
2、药物镇痛:增生引发局部炎症疼痛时,可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伴有牙龈肿胀可配合氯己定含漱液,合并感染时需联合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
3、手术修整:影响义齿佩戴或导致反复溃疡的骨性突起,需采用骨凿切除术或高速涡轮钻磨除术。手术适应症包括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张口受限小于2指、影像显示压迫下牙槽神经等。
4、咬合调整:因牙齿磨损导致的代偿性骨质增生,需通过调颌降低咬合高度。采用选择性调磨过高牙尖、制作咬合垫分散压力等方式,避免颌骨持续异常增生。
5、定期检查:糖尿病或骨质疏松患者出现骨质增生时,需每3个月监测血糖及骨密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病理性骨折风险。
日常护理需减少啃咬硬物习惯,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牙龈损伤。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维持钙磷平衡,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可改善颌骨血液循环。夜间磨牙患者建议佩戴定制咬合垫,口腔正畸治疗可纠正异常咬合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