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PPD是一种通过皮内注射纯蛋白衍生物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方法,主要用于结核病筛查或潜伏感染诊断。其原理为机体对结核菌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局部皮肤硬结直径≥5mm提示阳性反应。
1、试验原理:PPD试验基于Ⅳ型变态反应机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体内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接触结核菌素抗原后,释放淋巴因子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硬结直径与感染概率呈正相关,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既往感染。
2、操作流程:标准试验采用0.1ml含5IU结核菌素的前臂屈侧皮内注射,形成6-10mm皮丘。48-72小时后测量硬结横径,非硬结性红斑不计入结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皮下注射影响结果判读。
3、结果判读:阴性反应硬结<5mm提示未感染或免疫缺陷;5-9mm为一般阳性;≥10mm强阳性提示活动性感染可能。HIV感染者、儿童等特殊人群需采用更低阈值。需结合胸片、痰检等综合评估。
4、临床意义:阳性反应表明曾暴露于结核菌,但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影响。活动性结核患者约10%出现假阴性。高危人群筛查价值显著,如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阴性转阳性提示新近感染。
5、注意事项:试验后保持注射部位干燥,避免抓挠。发热、湿疹患者应暂缓检测。强阳性者需进一步排查活动性结核,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妊娠非禁忌症但需谨慎评估。
日常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免疫力。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肺功能。接触结核患者应佩戴口罩,居室定期通风消毒。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