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严重程度可通过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骨质吸收程度及全身症状等指标判断,临床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阶段。
轻度牙周炎表现为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龈颜色暗红;中度可见自发性出血,牙龈肿胀明显;重度伴随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可能出现牙龈脓肿。日常护理需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氯己定的漱口水。
牙周探诊深度≤3mm为轻度,4-5mm提示中度,≥6mm属重度。牙周袋内可能积聚菌斑结石,伴随口臭症状。专业治疗需通过超声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清除病灶。
轻度患者牙齿无松动,中度出现Ⅰ-Ⅱ度松动水平晃动1-2mm,重度达Ⅲ度松动垂直方向晃动。X线片显示中重度患者常有根分叉病变,需采用牙周夹板固定。
牙槽骨吸收<1/3为轻度,1/3-2/3属中度,>2/3即重度。骨吸收与牙龈退缩同步进展,重度可能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或植骨手术。
重度牙周炎可能诱发血糖波动、增加心血管风险,孕妇可能关联早产。伴随发热或颌下淋巴结肿大时需联合使用多西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日常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年进行1-2次牙周维护,吸烟者需戒烟。增加维生素C摄入如猕猴桃、西兰花,适度咀嚼苹果、胡萝卜等粗纤维食物增强牙周刺激。出现牙齿移位或咀嚼无力应及时进行牙周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