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头皮环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植发等方式干预。该疾病通常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异常、毛囊微小化、头皮炎症、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1、遗传调控:雄激素性脱发具有家族聚集性,与AR基因变异密切相关。建议有家族史者提前监测脱发趋势,避免使用刺激性护发产品,减少烫染频率。每日轻柔梳头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用力拉扯头发。
2、激素平衡:双氢睾酮过度作用于毛囊是核心机制。女性可考虑口服螺内酯调节雄激素,男性使用非那雄胺抑制5α还原酶。同时需管理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避免熬夜等扰乱激素的行为。
3、毛囊养护:毛囊逐渐萎缩导致头发变细软。局部使用米诺地尔延长毛囊生长期,配合低强度激光疗法刺激毛乳头细胞。每周2-3次头皮按摩搭配茶树精油,控制油脂分泌同时改善毛囊微循环。
4、抗炎护理:头皮慢性炎症加速毛囊凋亡。选用含酮康唑的药用洗剂控制马拉色菌增殖,避免抓挠引发继发感染。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可降低炎症因子,配合维生素B族改善角质代谢。
5、压力管理:长期应激反应加重脱发进程。正念冥想与规律运动可降低皮质醇水平,保证7小时深度睡眠。严重焦虑者可短期服用帕罗西汀等SSRI类药物,但需警惕药物性脱发副作用。
日常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推荐三文鱼、鸡蛋、奇亚籽等富含生物素的食物。有氧运动每周3次以上促进全身微循环,避免高温瑜伽等加重头皮出汗的活动。洗发水温控制在38℃以下,吹发时保持15cm以上距离。脱发面积超过50%建议咨询植发手术,考虑FUE或FUT等毛囊单位移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