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治疗、手术引流、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颌下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唾液淤积、免疫低下、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导管结石阻塞等原因引起。
早期轻度颌下腺炎可通过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疼痛。配合轻柔按摩腺体区域帮助唾液排出,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避免用力挤压导致炎症扩散。
细菌感染引起的颌下腺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等。伴随发热或化脓时需静脉给药,疗程一般7-10天。
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导管结石阻塞可行涎腺镜取石术或导管扩张术。反复发作的慢性颌下腺炎可考虑腺体部分切除术,术后需监测唾液分泌功能。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3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腺体开口,戒烟戒酒减少黏膜刺激。
急性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蛋羹,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恢复期增加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草莓,适量饮用柠檬水促进导管通畅。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避免辛辣油炸食物,急性期暂停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高热、腺体硬结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专科检查,定期超声监测腺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