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血管炎可通过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液学检查、组织活检等方式确诊。
1、眼底检查:直接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是基础诊断手段,使用检眼镜可发现血管白鞘、出血灶等典型改变。对于急性期患者,可见节段性血管迂曲扩张伴周围棉絮斑,慢性期可能出现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改变。
2、荧光素血管造影: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后动态记录血管渗漏情况,能清晰显示血管壁炎症导致的染料外渗。该检查可评估病变范围,活动期表现为血管壁染色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对鉴别缺血性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3、OCT检查:高分辨率断层扫描能定量评估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黄斑区扫描可发现继发性水肿增厚,神经上皮层脱离等并发症,对于监测病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独特优势。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等炎症指标检测。部分患者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梅毒血清学检查以排除感染因素,系统性血管炎患者可能伴随ANCA抗体阳性。
5、病理活检:对于难治性病例或疑似恶性肿瘤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获取的标本可进行组织学检查。典型病理表现为血管壁淋巴细胞浸润伴纤维素样坏死,但临床实际应用受限于操作风险。
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典型病例可见视力下降伴飞蚊症,约60%患者存在视网膜出血。建议确诊后每3个月复查OCT监测黄斑厚度,急性期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玻璃体出血。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