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

发布时间:2025-04-12 13:14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下肢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的血管阻塞性疾病,可能由血流缓慢、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长期制动、肿瘤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血流淤滞:久坐久站或长期卧床导致静脉回流减慢,血液淤积易形成血栓。建议每小时活动踝关节促进循环,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穿戴梯度压力袜。

2、血管壁损伤:外伤、静脉穿刺或炎症可能破坏血管内皮,触发凝血机制。日常需避免下肢磕碰,静脉输液后正确按压穿刺点,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3、高凝状态: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妊娠期雌激素升高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基因检测可筛查遗传风险,孕产妇建议定期进行D-二聚体监测。

4、继发性因素:恶性肿瘤释放促凝物质,可能与肺癌、胰腺癌等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下肢肿胀、皮肤发红。需完善增强CT排查肿瘤,同时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5、手术并发症:关节置换等大型术后制动期间风险较高,常见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术后6小时起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药物预防可选用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剂。

日常需保证每日2000ml饮水,多摄入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急性期绝对卧床时抬高患肢20-30厘米,恢复期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需警惕肺栓塞,应立即急诊就医。

上一篇:28岁女小腹右侧疼痛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什么眼药水治疗戴美瞳眼睛有红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