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和尖锐湿疣在病因、症状表现、传播途径、治疗方式及高危人群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病因差异:
扁平疣由HPV-3、HPV-10等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引起,多发生于面部和手背;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HPV-11等高危型病毒导致,好发于生殖器及肛周。两者病毒亚型不同决定其病理特征差异。
2、症状表现:
扁平疣表现为2-5毫米肤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呈线状排列;尖锐湿疣呈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质地柔软易出血。后者可能伴随瘙痒、灼痛,前者通常无自觉症状。
3、传播途径:
扁平疣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风险较高。前者常见于青少年,后者多发于性活跃人群。
4、治疗方法:
扁平疣可采用液氮冷冻、咪喹莫特乳膏或维A酸软膏治疗;尖锐湿疣需联合鬼臼毒素、干扰素注射及激光/电灼手术。后者复发率更高,需长期随访。
5、高危人群:
扁平疣易发于免疫力低下儿童;尖锐湿疣多见于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者。HIV感染者患尖锐湿疣风险显著增高,且易癌变。
日常需注意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预防扁平疣,尖锐湿疣患者应定期进行醋酸白试验监测。保持规律运动如游泳、瑜伽可增强免疫力,饮食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及富含锌的牡蛎。皮损持续增大或破溃需及时皮肤科就诊,生殖器疣体需同时排查其他性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