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通过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需求增加、胃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铁剂补充:
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式,常见药物包括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这类药物能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服用时需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建议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
2、维生素辅助: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建议与铁剂联合使用。临床常用剂量为100-200mg/次,与铁剂同服。对于合并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需同步补充甲钴胺、叶酸片等。注意避免与浓茶、咖啡同时摄入,这些饮品含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吸收。
3、注射治疗:
对于口服不耐受或吸收障碍患者,可选用右旋糖酐铁、蔗糖铁等静脉铁剂。注射铁剂能快速提升铁储备,适用于严重贫血或术前准备。治疗前需进行过敏试验,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心悸、皮疹等不良反应。每疗程总量需根据体重和缺铁程度精确计算。
4、病因治疗:
缺铁性贫血可能与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黑便、血便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治疗溃疡,或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疮。女性月经过多者需排查妇科疾病,必要时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调节月经。
5、营养支持:
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血红素铁摄入,搭配菠菜、木耳等植物性含铁食物。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避免与高钙食物同餐食用。长期素食者建议每半年检测铁代谢指标,必要时预防性补充铁剂。
治疗期间建议每周摄入3-4次牛肉、鸭血等高铁食物,配合每天30分钟快走促进血液循环。烹饪时适量添加柠檬汁增强铁吸收,避免长期饮用浓茶。铁剂治疗需持续至血红蛋白正常后4-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期间每2个月复查血常规。出现严重头晕、心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接受输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