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皮肤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皮肤淋巴瘤、默克尔细胞癌等类型。
1、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头颈部等日光暴露部位。病变表现为珍珠样结节或溃疡性斑块,生长缓慢但可能局部浸润。紫外线累积暴露是主要诱因,浅肤色人群风险更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Mohs显微描记手术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
2、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好发于耳部、下唇等部位,表现为红色硬结或疣状增生。长期紫外线损伤、慢性炎症刺激及免疫抑制状态易诱发。早期可通过电灼、冷冻治疗,进展期需广泛切除并行淋巴结评估。光动力疗法适用于浅表病灶。
3、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恶性度最高的皮肤肿瘤,常见于背部、下肢。典型表现为不对称性色素斑伴边界不规则和颜色变异。遗传因素与间歇性强烈日晒为主要危险因素。早期手术切除五年生存率超90%,晚期需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4、皮肤淋巴瘤:
皮肤T细胞淋巴瘤常表现为顽固性红斑或斑块,病程可达数十年。蕈样肉芽肿是最常见亚型,与慢性抗原刺激有关。治疗采用窄谱紫外线疗法、局部化疗药物氮芥,系统性病变需联合干扰素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5、默克尔细胞癌:
默克尔细胞癌多见于老年患者头颈部,表现为快速增生的紫红色结节。多瘤病毒感染与紫外线暴露共同致病,具有高度转移倾向。治疗需广泛切除联合放疗,PD-1抑制剂对转移性病变显示显著疗效。
日常需做好防晒措施,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并穿戴防护衣物。定期进行全身皮肤自查,关注新发皮损或原有痣形态改变。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D,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发现可疑皮损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通过皮肤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避免创伤部位二次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