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力下降、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临床常用头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环素等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需覆盖需氧菌和厌氧菌,疗程通常持续10-14天。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下腹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物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次15-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需观察分泌物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子宫内膜炎属湿热瘀结证,可选用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花红片等中成药。中药需辨证施治,配合艾灸关元、子宫等穴位,每日1次,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对于宫腔粘连患者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伴有输卵管积脓时需行腹腔镜探查术。手术前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内膜修复情况。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经期避免盆浴和游泳,减少宫腔操作。适当进行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食物。
子宫内膜炎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方案。日常可饮用蒲公英茶、金银花茶等清热解毒饮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坚持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月经期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定期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盆腔超声等项目,发现异常及时干预。保持规律作息和乐观心态,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