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风险,需通过规范产检、药物治疗降低危害。弓形虫感染通常由接触猫粪、食用未煮熟肉类、土壤污染、生乳制品、输血感染等途径引起。
妊娠期急性感染弓形虫时,虫体可经胎盘侵袭胎儿。孕早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脑积水、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畸形;孕中晚期感染易引发胎儿肝脾肿大、黄疸。规范产检中TORCH筛查可早期发现感染,螺旋霉素、磺胺嘧啶等药物可降低垂直传播率。
弓形虫滋养体可破坏胎儿神经细胞,30%感染胎儿出现小头畸形、颅内钙化灶。部分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智力障碍、癫痫发作,需通过新生儿头颅MRI排查。妊娠20周后确诊感染时,联合使用乙胺嘧啶与亚叶酸钙可减轻胎儿损伤。
孕早期原发性感染引发流产概率达15%,与虫体诱发胎盘炎症反应有关。反复发热、子宫压痛是常见先兆症状。建议孕前完成弓形虫抗体检测,IgG阳性者具有免疫力。孕期避免接触猫砂盆,肉类中心温度需达到71℃以上。
约70%先天性感染患儿出生时无症状,但其中30%会在青少年期出现视力损害。通过检测脐带血IgM抗体、PCR核酸可确诊。感染新生儿需长期随访视力听力,视网膜病变者可应用克林霉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母乳中弓形虫检出率仅0.1%,但乳头皲裂时存在经血传播可能。血清IgM阳性产妇建议暂停母乳,使用巴氏消毒冻存乳汁。哺乳前需彻底清洁双手,避免亲吻婴儿眼口鼻。家庭宠物应定期驱虫,猫砂每日清理。
孕妇应每周摄入85g以上彻底煮熟的瘦肉、巴氏杀菌乳制品,补充叶酸与维生素B6增强免疫力。居家避免打理花园土壤,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妊娠期出现持续低热、淋巴结肿大需立即检测弓形虫DNA载量,超声监测胎儿生长指标每两周一次直至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