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脑脊液引流、营养支持、并发症管理、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B族链球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早产、产道感染、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是关键,常用药物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噻肟、万古霉素等。需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调整用药,疗程通常持续2-3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药浓度。
对于颅内压显著增高者,需行腰椎穿刺引流或脑室引流术。严重脑积水可能需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干预需结合影像学评估,术后需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采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热卡需达到120-150kcal/kg/日。吞咽困难者可鼻饲喂养,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需补充维生素K及微量元素预防出血倾向。
可能与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惊厥发作需使用苯巴比妥控制,硬膜下积液超过1cm需穿刺抽吸。听力筛查需在病程后期完成。
存活患儿中20%-50%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需进行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行为干预、语言康复等综合治疗。高压氧治疗对缺氧性脑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
坚持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挛缩。监测头围增长速率,定期进行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出院后需持续随访2年以上,重点观察运动发育及听力视力状况。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疫苗接种需按纠正月龄重新规划,特别注意补种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