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可通过靶向药物、化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激素类药物、中药辅助等方式治疗。白血病通常由基因突变、放射线暴露、化学物质接触、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针对特定基因异常的靶向药物能精准抑制癌细胞生长。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通过阻断BCR-ABL融合蛋白发挥作用;吉非替尼适用于FLT3基因突变患者;奥妥珠单抗可靶向CD20抗原清除B细胞。这类药物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
细胞毒性药物是急性白血病的基础治疗。阿糖胞苷通过干扰DNA合成杀伤快速增殖的癌细胞;柔红霉素嵌入DNA链阻断复制;环磷酰胺可破坏细胞膜结构。化疗常采用多药联合方案,需配合血常规监测骨髓抑制情况。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抗肿瘤反应。来那度胺调节免疫微环境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干扰素α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适用于复发难治病例。治疗期间需警惕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在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泼尼松可诱导淋巴细胞凋亡,地塞米松能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氢化可的松用于预防过敏反应。长期使用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变化。
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可缓解副作用。黄芪多糖提升化疗后免疫功能,当归补血汤改善贫血症状,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癌性疼痛。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白血病患者需保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促进药物代谢,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奶维持营养,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治疗期间每周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避免生冷食物和剧烈运动,居住环境定期紫外线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