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可能由操作损伤、无菌操作不当、脏器定位偏差、基础疾病加重、术后护理不足等原因引起,需警惕感染性腹膜炎、肠穿孔、出血性休克、肝功能恶化、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穿刺过程中皮肤消毒不彻底或器械污染可能导致细菌入侵,引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表现为持续发热、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需立即进行血常规检查并静脉输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穿刺针误伤肠道或血管时可能造成肠穿孔或腹腔内出血。突发剧烈腹痛伴血压下降需考虑出血性休克,超声引导下压迫止血或急诊剖腹探查是必要措施。
大量放腹水速度过快可诱发循环衰竭,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控制放液量在2000ml以内并同步输注白蛋白能有效预防。
晚期肝癌患者穿刺后可能出现肿瘤破裂出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快速下降。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或输血支持可稳定病情。
反复穿刺导致蛋白丢失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双下肢水肿和腹水复发是典型症状。饮食补充鱼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结合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可改善。
术后需监测体温及腹部体征变化,24小时内保持穿刺点敷料干燥。建议食用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内压骤增。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返院复查腹部CT,肝硬化患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